小小萤火虫教案(收藏5篇)。
小小萤火虫教案 篇1
教学
目标
1、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,了解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。
2、品味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故乡真情实感的描写,领会记叙、描写与科学的说明结合的作用。
3、激发想象力,培养探究事物的兴趣和能力。
4、能够用记叙、描写与科学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写记叙文。
教学
重点
认识萤火虫发光的原理,设想生活中如何利用萤火虫为我们服务,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。
教学
难点
1、对一些科学专业术语的理解。
2、记叙、描写与科学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。
教学过程
教学环节
活动设计
设计意图
创设情境
导入新课
多媒体课件:一群飞来飞去的萤火虫。
让学生认识这些小飞虫是什么昆虫,在夏天的夜晚曾经见过的同学给大家进行介绍,教师再描绘自己小时候见到萤火虫的有趣情形,然后提出问题: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?从而导入新课。
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飞来飞去、一闪一闪发光的萤火虫,这样,学生通过直观感知,可以激发学习兴趣;设置疑问,引起学生渴望得知萤火虫发光原因的愿望,导入新课。
通读全文整体感知
教师范读,提出要求:
1、画出不认识的字、不理解的词语。
2、理清文章的思路,弄明白:1)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?2)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?说明的重点是什么?
学生相互解决不认识的字、不理解的`词语,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。重点掌握以下词语:(多媒体显示)
辉耀 黑魆魆 腐草化萤 戳穿 稀疏
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。
学生听读课文,能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,有利于理解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学生相互解决问题,一方面突破了教学难点,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,同时体现了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教师是教的主体”的教学理念。
学生参与课堂讨论,会对文章进一步理解。
研读课文深思探究
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。
1、读关于萤火虫的科学说明的内容,具体感知萤火虫的种类、繁衍情况、生活习性和发光的特性。
2、多媒体课件展示:萤火虫的生理机制。
依据教材中萤火虫发光原因的内容,结合课件所示,学生进行分组讨论,各组再派代表在班上交流,从而对萤火虫发光的原因有清晰地认识。
在掌握萤火虫发光原理的基础上,根据它对我们的启发,让学生思考: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利用萤火虫为我们服务。然后在班上交流,学生自然得到很多的设想。
3、读关于作者与萤火虫有关的往事和对故乡情思的内容,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,体会这样的内容用在说明文中有什么好处?
4、再读关于萤火虫的科学说明,感受列数字、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,体会这些方法的使用,能够使说明的内容准确、严密。
5、读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三个句子,品味说明文准确、简洁的语言特点,尤其是其中像这样的词语:能够发光的,不能发光的;大抵;几乎等等都表述得很准确、严密。
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,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,通过自主探究,培养学生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关于萤火虫的种类、繁衍情况、生活习性和发光的特性,学生可以通过读课文就能够明白,教师不必再讲。
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直观、形象地了解萤火虫的生理机制,掌握其发光的原因,从而突破了本节的教学重点。
在生活中如何根据萤火虫对我们的启发,对萤火虫的利用进行设想,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。
学生再读课文,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和品味准确、简洁语言运用的妙处。
再读课文拓展延伸
指定学生读。
1、再读课文最后作者对故乡的情思的内容,仔细品味下面两句话,“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,二年,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,最近家中来信说:三月没有雨,田里的稻都已枯死,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。”“那黑魆魆的树影,也必定很稀疏了。”引导学生体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。
2、通读全文,感悟本文记叙、描写与科学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。利用这样的写作特点,拟《知了》的写作提纲在班上交流。
学生感受课文最后部分的两句话,培养学生保护环境、热爱大自然的意识。
拟作文提纲,做到了学以致用,从而突破了本节教学难点。
谈收获
学生自由谈
巩固所学知识,体验成功的喜悦
作业布置
1、课外阅读法布尔的《昆虫记》及其它优秀的科普作品。 2、模仿本文写作特点,自己选择题目,列出写作提纲。
课外延伸
小小萤火虫教案 篇2
【活动目标】
1.初步理解散文内容,认识夏夜中常见的景物,感受散文表达的意境美。
2.在课件与图片的提示下,尝试学说散文中优美语句。
3.大胆参与活动,体验散文无限美好的遐想意境。
【活动准备】
1.Flash课件《萤火虫和星星》。
2.野花、小草、萤火虫、星星图片若干。
3.蓝色背景布一块。
4.温柔的、带有梦幻般感觉的音乐《梦幻曲》,音响设备。
【活动过程】
(一)课件导入,初步感知夏夜中的一些景物。
1.欣赏图片:认识夏夜中的萤火虫、月亮和星星。
依据散文情节提问,并根据幼儿的回答,出示相应图片。
师:今天郁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个神奇的地方,睁大眼睛看仔细喽!(出示图片)你们看到了什么?
2.小结:在美丽的夜空中,有月亮、星星和萤火虫呢。(引导幼儿说出景物)。
(二)分段欣赏,理解散文的优美诗句。
1.欣赏课件:朗诵理解散文段落一。
师:今天,它们都来了。(播放Flash,朗诵第一段)
师:月光像什么呀?
师:温柔是什么的感觉?
(先请幼儿说说,然后提炼:温柔就像妈妈抱着我们的时候一样,师边演示变说:轻轻地、柔柔的很舒服的感觉)
师:谁能带着轻轻柔柔的感觉说一说这一句好听的话呢?
播放《梦幻曲》再次朗诵第一段。(中间可以提醒幼儿边摇晃。)
2.欣赏课件:朗诵理解散文段落二。
师:在这么美的夜空中,萤火虫开始飞舞,它一会飞到了花朵上闻一闻,一会飞到了小草里绕一绕。
师:萤火虫它飞到哪里去了?飞到花朵上(小草里)做了一个什么动作?
师:那我们也来学一学萤火虫吧。边学边提示幼儿学说"它一会飞到了花朵上闻一闻,一会飞到了小草里绕一绕。"(中间穿插个人点评,及时表扬那些胆小表现好的孩子)教师:小草和野花看见了,它们会怎么样呢?
师:那我们来看一看,朗诵第二段。
师:小草和野花怎么样了?
3.欣赏课件:朗诵理解散文段落三。
师:萤火虫这下更开心了,它又会飞到哪里去呢?
师:"那我们一起来接着往下听。"朗诵后半部分"萤火虫飞着,飞着,最后和星星们呆在了一起。"
师:"萤火虫飞到哪去了?""原来它们和星星呆在了一起,成为好朋友了。"
4.欣赏课件,朗诵理解散文结尾。
师:"你们知道吗?萤火虫还会变魔术呢,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么变的。"
师:萤火虫变成什么了?(看着图片)
小结:原来萤火虫变得和星星一样,忽闪(动作)着淡淡的光。
(三)完整欣赏,体验散文的语言美、意境美。
1.播放课件,完整欣赏。
师:刚才我们一起表演、一起学说的好听的话连在一起,是一个好听的故事,名字叫(要加重语气并放慢速度)《萤火虫和星星》,散文的`名字叫什么呀?我们一起来听一听。
2.闯关游戏,完整欣赏教师:可是老师这里有一些萤火虫也想和星星做好朋友,你们愿意帮它们吗?不过月亮姐姐说必须要闯过两关,你们行吗?(让幼儿大声说出来)播放相应的录音,第一关由幼儿跟着老师读,第二关由幼儿跟着电脑老师读。
(四)表演提升,在优美的情境中进一步欣赏散文。
幼儿扮演萤火虫,然后将萤火虫贴到蓝色的布做成的夜空中。
活动延伸:
1.家园共育:家长可以利用晚上带幼儿去小区或有绿化的地方,捕捉萤火虫,观察萤火虫发光的现象,让幼儿对进一步了解萤火虫产生兴趣。
2.歌曲欣赏《萤火虫》。
小小萤火虫教案 篇3
活动目标:
1. 知道朋友之间需要相互帮助。
2. 倾听故事,积极思考。
活动准备:
动画“萤火虫找朋友”。
活动过程:
1. 请幼儿欣赏动画“萤火虫找朋友”。老师提问:“是谁要找朋友?他找到了吗?”
2 . 分段欣赏,围绕故事讨论:
a、萤火虫遇见了谁?有没有帮他们的忙?
b、萤火虫为什么找不到朋友?
c、要真样才能找到朋友?
3. 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。
4. 引导幼儿迁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,讨论:“你有朋友吗?你和你的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助的?”
延伸:
在语言区提供小动物的头饰、道具,供幼儿游戏。
附故事:
萤火虫找朋友
夏天的'晚上,萤火虫提着黄色的小灯笼,在草丛里飞来飞去。他在干吗呀?他在找朋友。
萤火虫飞呀飞,听见草丛里有响声,他用小灯笼一照,看见一只小蚂蚁扛着一个大口袋正一直往前跑。萤火虫说:“小蚂蚁,你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?”小蚂蚁说:“我愿意。”萤火虫高兴地说:“那你跟我一起玩儿吧!”“可现在不行,我要把东西送回家。”小蚂蚁说道,“天实在太黑了,你能帮我照照路吗?”
萤火虫说:“不行,我要去找朋友。”
萤火虫飞呀飞,听见草丛里有响声,他用小灯笼一照,看见一只小蚂蚱正急急忙忙地往前跳。萤火虫说:“小蚂蚱,你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?”小蚂蚱说:“我愿意。”萤火虫高兴地说:“那你跟我一起玩儿吧!”小蚂蚱说:“可现在不行,我要去找我妈妈,可天实在太黑了,你能帮我照照路吗?”
萤火虫说:“不行,我要去找朋友。”
萤火虫又提着灯笼飞走了。夏天的晚上,萤火虫提着黄色的小灯笼在草丛里飞来飞去。他在干吗呀?他在找朋友。还没找到吗?还没有。你知道为什么吗?
小小萤火虫教案 篇4
一、教学要求。
1、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和生词,常用词语会用。
2、理解句子的意思,理解课文内容,懂得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,怎么会发光的,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。
3、能流畅地朗读课文,会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三自然段。
4、能看图复述课文。
5、能按要求预习课文。
二、教学重点。
引导学生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,读懂全文。
三、教学难点。
弄懂萤火虫是怎么发光的。
四、教具准备。
挂图放大课文
五、教学时间。
第一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新课。
(出示挂图,引导学生看图)师问:图上的人都在看什么?(让学生说说)这种肚子上会发光的虫子你们见过吗?在什么季节里见过?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?(让学生说说)
师:这种会发光的虫叫“萤火虫”,那它们为什么会发光呢?是什么样子的?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这些知识的课文。板书:
21
萤火虫二、新授。
1、出示课文,教师范读。
2、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。
(1)让学生读课文后面的“预习”,明白预习要求。
读课文,想想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,再说说“我”怎么样捉到萤火虫的。
(2)学生读课文,思考预习中提出的问题。
(3)查预习效果。
(萤火虫全身黄褐色,两根触角像两根头发丝,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一对纱一般的内翅,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,发光的时候,独自还一动一动的。)
3、教师范读。
4、学生读,画出生字新词。
5、教学生字新词。
萤火虫蒲扇编织黄褐色纱布撞倒(注意让学生分辨“荧”与“萤”)
理解词语:
“萤火虫” “蒲扇” “黄褐色”指图理解。
6、让学生读课文。
要求读通、读顺,不添字漏字。
7、指名读课文。
8、教学第一自然段。
(1)指名读。
(2)让学生读,思考:
讲什么时候,大家在哪里做什么?
奶奶唱的儿歌告诉我们什么?
(3)生讨论,师小结:
讲的是夏天的晚上,大家坐在院子里乘凉。
奶奶唱的儿歌告诉我们萤火虫会发光。
(4)让学生齐读奶奶编的儿歌:
(5)让学生说说儿歌的内容。
三、练习。
1、让学生读生词。
2、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,并说说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。
四、小结。
这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并重点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,从奶奶编的'儿歌中我们知道萤火虫会发光。那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?它是什么样子的?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读课文。
五、作业。
1、书写生词。
2、熟读课文。
第二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。
1、默写词语。
蒲扇编儿歌黄褐色萤火虫
2、让学生读奶奶编的儿歌。
二、新授。
1、教学第二自然段。
(1)指名学生读。
(2)让学生边读边思考;
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?
(3)边读边讨论,师小结:
(萤火虫的肚子后面有一粒能发光的东西,身体两边有许多小孔。一到晚上,它们飞出来,空气进入这些小孔,就会发出光来。)
(4)让学生把讲萤火虫怎么发光的句子画下来,读一读。
(5)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。
(6)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。
(讲了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。)
2、教学第三自然段。
(1)让学生边读边思考:
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?
(2)讨论,结合挂图理解,师小结板书:
萤火虫:全身黄褐色,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,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,纱一般的内翅,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,发光的时候,肚子一动一动的。
(3)从书中画出描写萤火虫样子的句子,读一读。
(4)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。
(5)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。
(讲了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。)
三、巩固练习。
读课文第二、三自然段,说说:
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?
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?
四、课堂小结:
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、三自然段。了解了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及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。课后同学们到晚上观察一下,看有没有萤火虫,如有,捉来观察一下。
五、作业。
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。
第三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。
1、萤火虫怎么会发光的?
(萤火虫的肚子后面有一粒能发光的东西,身体两边有许多小孔。一到晚上,它们飞出来,空气进入这些小孔,就会发出萤光。)
2、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?
(萤火虫全身黄褐色,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,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纱一样的内翅,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,发光的时候,肚子还一动一动的。)
二、新授。
1、教学第四自然段。
(1)让学生读第四自然段,思考;
爷爷教“我”怎样捉萤火虫?为什么要这样捉?
(2)让学生边讨论,师边小结;
爷爷教“我‘用手电筒一亮一灭地照,引来萤火虫。因为用手电筒一亮一灭地照,萤火虫以为是它的伙伴,就会向这边飞过来。
(3)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。